有一次在北大讲座,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看着他一脸大杂烩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问题,然后告诉他说,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会仔细写篇文章放在网上的,然后给了他我的博客地址 。而后又补了一句,“相信我,所谓的人脉就算重要,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文章转贴.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文章转贴.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14 November 2012
Monday, 12 November 2012
Thursday, 11 October 2012
谈古纳今:不够公开的公开发售●古纳西卡兰
今天大家都在大骂Robert Kiyosaki,也讽刺他的破产做法不道德等。。
撇开他的德行,他的教导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是可取的。
就像他说过不要做买股票的人,要做卖股票的人。看了下篇觉得是多么有道理啊。。。
至于道德还是各方面,我觉得要做到要严以待己,宽于待人。
------------------------------------------------------------
谈古纳今:不够公开的公开发售●古纳西卡兰
财经 评论 谈古纳今 2012-10-10 12:06
Astro的上市活动,再次显示散户是如何地被歧视。
首次公开发售(IPO)这个字眼,在今日看来有点用词不当。
为什么呢?因为提供给民众公开认购的份额,仅占上市总发售的极小部分。
这是何等的可耻,至少在马来西亚是如此,因为本地散户对IPO的需求非常强劲,
尤其是那些投资展望良好且可带来经常收入与股息的公司。
然而,很讽刺的是,散户———基本上就是我国民众———都被系统化以及有意地被排除在海内外投资机构身后,
更甚的是,有些个人却公然地获得优先配股。
目前,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基础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s)的人,
它们被视为IPO计划成败的关键,因为它们在获得大量配股后,承诺在3至6个月内不卖股。
这种IPO的配股方式,在全世界也许是常态,然而,
无法掩盖它不公平的事实,因为它给予特定投资者巨大优先权。
更讽刺的是,这种做法其实对公司非常不利,因为股权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阻挠了企业监管以及无法促进资金市场公平,因为它没有给予所有人公平的机会。
如果采用人人机会均等的配股方式,股东人数将能高达数千甚至是过万人。
我们拿最新的IPO做例子,它正是Astro大马控股,我国今年第3大上市案。
发售15.18亿股
早前两宗上市案也类似,即最受瞩目的土展创投(FGV,5222,主板种植股)(大马第1大,全球第2大,仅次于面子书),
以及综合保健控股(IHH,5225,主板贸服股)(全球第3大)。
Astro和它的大股东发售15.18亿股,相等于扩大股本后的29.2%股权。
其中10.44亿股是献售现有股权,其余4.73亿股则是发售新股。
在这15.18亿股里,有12.58亿股(相等于扩大股本后的24.2%股权)是配售给国内外投资机构及特选的投资者,
包括了贸工股批准的土著投资者和基础投资者。
这部分共占了总发售的83%。
基础投资者包括了20多个基金,以及一名个人投资者,即丹斯里蔡傌友,他在其他IPO里也出现在基础投资者的名单里。
土著获47.5%
基础投资者获得配售的股权,相等于公司缴足资本的8.3%,或将近总发售的三分之一。
整体来说,土著投资者获得配售的股权,相等于缴足资本的11.5%,或总发售的47.5%。
其中一个基础投资者,也同时属于土著公司。
因此,仅剩下2.69亿股(相等于缴足资本的5%)配售给大众,还不到总发售的18%。
换句话说,配售给投资机构及一名个人投资者的股票,相等于公开配售给民众的5倍!
故事还没完。
公众只得7%
在这配售给民众的2.69亿股里,只有1.04亿股(相等于缴足资本的2%,或占总发售的7%)
真正配售给大众,这根本不能算是公开发售嘛!
这批供散户投资的股票,被以下人士瓜分了,即有8600万股配给了Astro集团的4106名董事及雇员,
5600万股配给了300万个Astro用户及合格的经销商,此外,还有1000万股配给了Usaha Tegas集团的董事。
Usaha Tegas正是富豪阿南达的投资臂膀,它持有Astro大部分股权。
接下来是最有趣的部分,供民众认购的1.04亿股,取得6倍的超额认购率。
意味着我国民众要认购的股票高达6.24亿股,即使他们知道被抽中的几率极小。
为什么他们没有获得更好的机会来认购Astro的股票?
也许,最令人懊恼的是,要采取公平配股的系统其实并不难。解决方案相当简单。
在发售后,等待所有认股反应,包括了投资机构和散户,再根据公开的方程式配股,而不是一早就预先划分小得可怜的配股份额给散户。
古纳西卡兰 独立顾问及作家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83438?tid=462
撇开他的德行,他的教导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是可取的。
就像他说过不要做买股票的人,要做卖股票的人。看了下篇觉得是多么有道理啊。。。
至于道德还是各方面,我觉得要做到要严以待己,宽于待人。
------------------------------------------------------------
谈古纳今:不够公开的公开发售●古纳西卡兰
财经 评论 谈古纳今 2012-10-10 12:06
Astro的上市活动,再次显示散户是如何地被歧视。
首次公开发售(IPO)这个字眼,在今日看来有点用词不当。
为什么呢?因为提供给民众公开认购的份额,仅占上市总发售的极小部分。
这是何等的可耻,至少在马来西亚是如此,因为本地散户对IPO的需求非常强劲,
尤其是那些投资展望良好且可带来经常收入与股息的公司。
然而,很讽刺的是,散户———基本上就是我国民众———都被系统化以及有意地被排除在海内外投资机构身后,
更甚的是,有些个人却公然地获得优先配股。
目前,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基础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s)的人,
它们被视为IPO计划成败的关键,因为它们在获得大量配股后,承诺在3至6个月内不卖股。
这种IPO的配股方式,在全世界也许是常态,然而,
无法掩盖它不公平的事实,因为它给予特定投资者巨大优先权。
更讽刺的是,这种做法其实对公司非常不利,因为股权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阻挠了企业监管以及无法促进资金市场公平,因为它没有给予所有人公平的机会。
如果采用人人机会均等的配股方式,股东人数将能高达数千甚至是过万人。
我们拿最新的IPO做例子,它正是Astro大马控股,我国今年第3大上市案。
发售15.18亿股
早前两宗上市案也类似,即最受瞩目的土展创投(FGV,5222,主板种植股)(大马第1大,全球第2大,仅次于面子书),
以及综合保健控股(IHH,5225,主板贸服股)(全球第3大)。
Astro和它的大股东发售15.18亿股,相等于扩大股本后的29.2%股权。
其中10.44亿股是献售现有股权,其余4.73亿股则是发售新股。
在这15.18亿股里,有12.58亿股(相等于扩大股本后的24.2%股权)是配售给国内外投资机构及特选的投资者,
包括了贸工股批准的土著投资者和基础投资者。
这部分共占了总发售的83%。
基础投资者包括了20多个基金,以及一名个人投资者,即丹斯里蔡傌友,他在其他IPO里也出现在基础投资者的名单里。
土著获47.5%
基础投资者获得配售的股权,相等于公司缴足资本的8.3%,或将近总发售的三分之一。
整体来说,土著投资者获得配售的股权,相等于缴足资本的11.5%,或总发售的47.5%。
其中一个基础投资者,也同时属于土著公司。
因此,仅剩下2.69亿股(相等于缴足资本的5%)配售给大众,还不到总发售的18%。
换句话说,配售给投资机构及一名个人投资者的股票,相等于公开配售给民众的5倍!
故事还没完。
公众只得7%
在这配售给民众的2.69亿股里,只有1.04亿股(相等于缴足资本的2%,或占总发售的7%)
真正配售给大众,这根本不能算是公开发售嘛!
这批供散户投资的股票,被以下人士瓜分了,即有8600万股配给了Astro集团的4106名董事及雇员,
5600万股配给了300万个Astro用户及合格的经销商,此外,还有1000万股配给了Usaha Tegas集团的董事。
Usaha Tegas正是富豪阿南达的投资臂膀,它持有Astro大部分股权。
接下来是最有趣的部分,供民众认购的1.04亿股,取得6倍的超额认购率。
意味着我国民众要认购的股票高达6.24亿股,即使他们知道被抽中的几率极小。
为什么他们没有获得更好的机会来认购Astro的股票?
也许,最令人懊恼的是,要采取公平配股的系统其实并不难。解决方案相当简单。
在发售后,等待所有认股反应,包括了投资机构和散户,再根据公开的方程式配股,而不是一早就预先划分小得可怜的配股份额给散户。
古纳西卡兰 独立顾问及作家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83438?tid=462
Tuesday, 1 May 2012
No Dividends = Better?
这篇文章很清楚地解释了single tier tax,值得一读。
-------------------------------------------------------------
No Dividends = Better?
April 10, 2012
In this article, we explain how a dividend is taxed, and whether dividends are good or bad to investors.
Author : Khor Jay Ee
--------------------------------------------------------------------------------
Key Points:
Malaysia is currently having two dividend tax systems in place
There is no extra layer of tax being deducted when dividends are paid out
The difference in tax impact between dividends and no dividends depends (details below)
Tax impact should not be a main concern when looking at whether a unit trust pays dividends or not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Dividends Because I Pay More Tax..."
Some investors think that every time a dividend is paid out, tax is deducted on the dividend and hence would prefer no dividends paid out instead. The fact is: whether a unit trust (or a public-listed company for that matter) pays dividends or not, an investor would have already been taxed on his share of the unit trust’s (or company’s) profits. Yes you, as an investor, are already taxed before dividends even come into the picture. In this article, we explain how a dividend is taxed.
Let’s Go Back A Bit
A unit trust (or company) makes a profit, then pays tax to the Inland Revenue Board (IRB) amounting to 25% of its taxable profit and is left with after-tax profits. From this after-tax profits, the management decides whether or not to distribute dividends to investors, and how much of dividends to distribute. In our example, let's assume all of the after-tax profits are distributed as dividends to investors.
When a unit trust (or company) distributes dividends, unit holders (or shareholders) actually receive two things:
The net dividend, which is distributed by the company from after-tax profits; and
The tax credit (if any), which is passed on by IRB from the 25% income tax paid by the company on its taxable profits (see Illustration 1).
So going back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ax is deducted on the dividend every time a dividend is paid out, this is simply not the case. There is no extra layer of tax being deducted when dividends are paid out. The tax is already reflected in the unit trust’s Net Asset Value (NAV) or in the case of a company, the share price regardless of whether dividends are paid out or not.
Illustration 1: Tax System (Assuming 100% of Profits Are Declared As Dividends)
So Are Dividend Payouts Good or Not?
From A Tax Perspective
Under the older imputation system which will be phased out by 1 January 2014 (Illustration 1, left column), it depends:
If you are in the 26% scale rate, you are liable for an extra 1% of tax on your dividends when you furnish your annual tax return. In this case, dividends are not good for you.
If you are in the 25% scale rate, it makes no difference on your tax payable.
If your scale rate is lower than 2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5% tax credit and your scale rate will result in a tax refund from the IRB. In this case, dividends payouts are good for you.
However, under the new single tier system (STS) which is also in effect during the current transition phase (Illustration 1, right column), dividends are exempt from tax in the hands of unit holders (or shareholders). Also, the 25% income tax paid by the company will not be passed on as tax credits to shareholders. Hence in this case, dividends have no impact on a shareholder's tax payable.
From A Non-Tax Perspective
From a non-tax perspective, dividends are a good idea because an investor would have more cash in his or her hand, and also, investors generally do not want cash to be retained by the unit trust (or company) for fear that management may just let the spare cash idle instead of investing it and enjoying a yield . Also, it depends on the objective of the unit trust which is clearly stated in its prospectus; whether it aims to distribute dividends regularly or do away with any dividends at all. So really, it depends on what investors want, and how good the fund manager is at managing your money.
Conclusion
The tax impact should not be a main concern when looking at whether a unit trust pays dividends or not. More importantly and more relevantly, investors should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y need the better cash flow that regular dividend payouts provide. On our platform, any dividend received is by default reinvested back into the unit trust and hence, investors would receive extra units of the unit trust. If an investor wishes to receive cash instead, he or she may sell off the extra units. We usually encourage investors to stay invested.
http://www.fundsupermart.com.my/ ... .tpl?articleNo=2234
-------------------------------------------------------------
No Dividends = Better?
April 10, 2012
In this article, we explain how a dividend is taxed, and whether dividends are good or bad to investors.
Author : Khor Jay Ee
--------------------------------------------------------------------------------
Key Points:
Malaysia is currently having two dividend tax systems in place
There is no extra layer of tax being deducted when dividends are paid out
The difference in tax impact between dividends and no dividends depends (details below)
Tax impact should not be a main concern when looking at whether a unit trust pays dividends or not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Dividends Because I Pay More Tax..."
Some investors think that every time a dividend is paid out, tax is deducted on the dividend and hence would prefer no dividends paid out instead. The fact is: whether a unit trust (or a public-listed company for that matter) pays dividends or not, an investor would have already been taxed on his share of the unit trust’s (or company’s) profits. Yes you, as an investor, are already taxed before dividends even come into the picture. In this article, we explain how a dividend is taxed.
Let’s Go Back A Bit
A unit trust (or company) makes a profit, then pays tax to the Inland Revenue Board (IRB) amounting to 25% of its taxable profit and is left with after-tax profits. From this after-tax profits, the management decides whether or not to distribute dividends to investors, and how much of dividends to distribute. In our example, let's assume all of the after-tax profits are distributed as dividends to investors.
When a unit trust (or company) distributes dividends, unit holders (or shareholders) actually receive two things:
The net dividend, which is distributed by the company from after-tax profits; and
The tax credit (if any), which is passed on by IRB from the 25% income tax paid by the company on its taxable profits (see Illustration 1).
So going back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ax is deducted on the dividend every time a dividend is paid out, this is simply not the case. There is no extra layer of tax being deducted when dividends are paid out. The tax is already reflected in the unit trust’s Net Asset Value (NAV) or in the case of a company, the share price regardless of whether dividends are paid out or not.
Illustration 1: Tax System (Assuming 100% of Profits Are Declared As Dividends)
So Are Dividend Payouts Good or Not?
From A Tax Perspective
Under the older imputation system which will be phased out by 1 January 2014 (Illustration 1, left column), it depends:
If you are in the 26% scale rate, you are liable for an extra 1% of tax on your dividends when you furnish your annual tax return. In this case, dividends are not good for you.
If you are in the 25% scale rate, it makes no difference on your tax payable.
If your scale rate is lower than 2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5% tax credit and your scale rate will result in a tax refund from the IRB. In this case, dividends payouts are good for you.
However, under the new single tier system (STS) which is also in effect during the current transition phase (Illustration 1, right column), dividends are exempt from tax in the hands of unit holders (or shareholders). Also, the 25% income tax paid by the company will not be passed on as tax credits to shareholders. Hence in this case, dividends have no impact on a shareholder's tax payable.
From A Non-Tax Perspective
From a non-tax perspective, dividends are a good idea because an investor would have more cash in his or her hand, and also, investors generally do not want cash to be retained by the unit trust (or company) for fear that management may just let the spare cash idle instead of investing it and enjoying a yield . Also, it depends on the objective of the unit trust which is clearly stated in its prospectus; whether it aims to distribute dividends regularly or do away with any dividends at all. So really, it depends on what investors want, and how good the fund manager is at managing your money.
Conclusion
The tax impact should not be a main concern when looking at whether a unit trust pays dividends or not. More importantly and more relevantly, investors should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y need the better cash flow that regular dividend payouts provide. On our platform, any dividend received is by default reinvested back into the unit trust and hence, investors would receive extra units of the unit trust. If an investor wishes to receive cash instead, he or she may sell off the extra units. We usually encourage investors to stay invested.
http://www.fundsupermart.com.my/ ... .tpl?articleNo=2234

莫买当头跌
以前买股完全不理会图表,所以连接刀的概念都没有。
只要看好公司前景,然后觉得此番下跌只是短期(~2-3年),长期而言公司还是具有优势的,就会买进。
这个策略的弱点是:
1。要对公司很有信心,毕竟股价在买进后下跌20-50%始终会有压力。
(暂时所持的股只有Timecom下跌会有压力因为没堡垒也没派息)
2。不靠图表,没有概念该股会下跌多少,average down也不知从何做起
(虽然通常不鼓励average down,但是如果MBB到RM7 我会买,
再跌到RM6我也会买,再跌只要有资金都应该会不断加码)。
3。资金不能被善于利用。如果该股在下跌趋势,该趋势可能维持1年有多,
太快进场造成买入价相对的高,而且资金可能失去买进其他更好的机会。
(例如Stareit跌了给到我Div Yield 10%,但MBB跌得更多,如果太早买进stareit就错过MBB了。毕竟现金有限。)
看到YTLP最近负面新闻一箩箩:
但管理层还是一样的人,资产危机就是大马发电厂和yes 4G。
最坏打算是大马发电厂作废,yes 应该会转亏为盈(他们说2015)。
潜在机会就是发电厂续约,yes提早转亏为盈,还有那个讲了很久的收购海外资产。
(所以现在想要知道它的segmental breakdown是如何,
ytlp楼有大大告诉我只会减少EPS RM0.04,
一切还要算详细点。。。)
最近才决定要学看图,明明知道是downtrend,还是一时改不了,觉得便宜就进了 。
从基本面(公司前景),不后悔;但从看图,大错特错,就算不等反转信号,至少也买在盘整,而不是接刀。
可能我对图表的信心和依赖还不是很强。
----------------------------------------------------------------------------------------------------------
下文和下图是chua88 兄在基本面技术派智囊团的楼分享的。
看了觉得很不错!可以用来提醒自己的弱点。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056&pid=1237826莫买当头跌
2010.06.21
(精华)
表面来看,股价是每次跌了就会起,起了就会下跌,这仿佛是一个不变规律,但在投资的领域里却不完全正确。因为事实上股价下跌后,不一定能上扬回到之前的高峰,更甭说达到更高的水平?而股价上扬后,又是否一定会下跌至以前的低点,或跌得更低?其实了解涨落的定律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股价上扬时,上扬到什么程度股价有下跌的风险;而在跌势中,又会下跌到什么程度才出现回弹?一个专业的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组合者,绝对不会根据表面的惯例来进行他的投资事业,那么专业的投资者对股价涨落的规律,持着什么看法呢?
对于个人投资组合或散户来说,当股价正在上扬时,是非常难买入股票的,因为会认为买在高价等于买在涨势的尾端,害怕股价即将会下跌,所以眼见股价不断的上扬,却没有信心买入。相反的,当看见股价开始下跌时购兴才起,心想股价下跌后必定会走高,但往往在买入后才发现股价不起反而还继续下跌,有的甚至延续跌势至数月。许多投资者就是被困在此窘境,年复一年的重复在涨势中悔恨买不到,而在跌势中后悔买太早。
在正常的状况之下,股价从跌势转为涨势的特征是股价出现较高底(Higher Low)及新高(New High);而从涨势转为跌势,股价则会形成较低的高峰(Lower High)与新低(New Low)。当然,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都能有固定的惯性或图形。但对于有固定惯性或图形的股项而言,这都是投资者可以采用技术分析来投资的最佳选择。只要投资者掌握好转势的特征,就能减低错误买入的几率。
虽然说便宜莫贪,但人性本来就喜欢以较低的价钱来买入任何东西。就算明知股价处于涨势是有利的,却偏偏难以接受要以比昨天更高的价位来买入股票,因为这和人本性的自然心态有冲突,所以要做到『宁买当头起』是说易行难。
因此,投资者在分析时就必须更理智的判断状况,尽量减少被情绪左右。在一个涨势中,股价收高的天数必定多于收低的天数,所以投资者比较容易买到比昨天高的价位,这也证明买对了方向,那投资者又何必感到害怕呢?只要做好投资的追踪止损计划,就能控制风险。
相反的,在跌势中,股价收低的天数,都会比股价收高的天数来的多,所以在跌势中,投资者不必争先恐后,便可以很容易的以低价买入,所以买到“便宜货”是理所当然的,投资者无需感到高兴,更不表示投资者眼光独特,因为这些投资者买入后却往往发现股价仍然处于跌势中,投资者被逼持票成为“长期投资者”而后悔莫及。这就是为何我们不断的在强调『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的重要投资原则。
结论:
投资者必须谨守制定的投资计划,清楚当初买入股票的目的是了什么?若买入股票是认为股价有上扬的机会,既然如此,为何偏偏在跌势中寻找股项?而不选择正处于上扬趋势的股项?如果股价处于上扬趋势中,股价自然会一步一步上扬,所以投资者不必贪求以低价买入,因为若能轻松地以低价买入时,往往都是买在跌势。相信许多投资者都认为投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侥幸。趁低吸购的投资者买入时那个不是认为他买入的那一天就是股价跌势的最后一天?但事实上要买在跌势中最低点的机率是非常的渺小,那何不买在『当头起』?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056&pid=1237466
chua88: 以下个人主观看法,不要太认真,
个人买股原则,不要去接掉下刀, 无论股价多便宜,更何况这是downtrend股。
搶反弹也必须有buy signal 出现,没有胜算就不买。

只要看好公司前景,然后觉得此番下跌只是短期(~2-3年),长期而言公司还是具有优势的,就会买进。
这个策略的弱点是:
1。要对公司很有信心,毕竟股价在买进后下跌20-50%始终会有压力。
(暂时所持的股只有Timecom下跌会有压力因为没堡垒也没派息)
2。不靠图表,没有概念该股会下跌多少,average down也不知从何做起
(虽然通常不鼓励average down,但是如果MBB到RM7 我会买,
再跌到RM6我也会买,再跌只要有资金都应该会不断加码)。
3。资金不能被善于利用。如果该股在下跌趋势,该趋势可能维持1年有多,
太快进场造成买入价相对的高,而且资金可能失去买进其他更好的机会。
(例如Stareit跌了给到我Div Yield 10%,但MBB跌得更多,如果太早买进stareit就错过MBB了。毕竟现金有限。)
看到YTLP最近负面新闻一箩箩:
但管理层还是一样的人,资产危机就是大马发电厂和yes 4G。
最坏打算是大马发电厂作废,yes 应该会转亏为盈(他们说2015)。
潜在机会就是发电厂续约,yes提早转亏为盈,还有那个讲了很久的收购海外资产。
(所以现在想要知道它的segmental breakdown是如何,
ytlp楼有大大告诉我只会减少EPS RM0.04,
一切还要算详细点。。。)
最近才决定要学看图,明明知道是downtrend,还是一时改不了,觉得便宜就进了 。
从基本面(公司前景),不后悔;但从看图,大错特错,就算不等反转信号,至少也买在盘整,而不是接刀。
可能我对图表的信心和依赖还不是很强。
----------------------------------------------------------------------------------------------------------
下文和下图是chua88 兄在基本面技术派智囊团的楼分享的。
看了觉得很不错!可以用来提醒自己的弱点。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056&pid=1237826莫买当头跌
2010.06.21
(精华)
表面来看,股价是每次跌了就会起,起了就会下跌,这仿佛是一个不变规律,但在投资的领域里却不完全正确。因为事实上股价下跌后,不一定能上扬回到之前的高峰,更甭说达到更高的水平?而股价上扬后,又是否一定会下跌至以前的低点,或跌得更低?其实了解涨落的定律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股价上扬时,上扬到什么程度股价有下跌的风险;而在跌势中,又会下跌到什么程度才出现回弹?一个专业的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组合者,绝对不会根据表面的惯例来进行他的投资事业,那么专业的投资者对股价涨落的规律,持着什么看法呢?
对于个人投资组合或散户来说,当股价正在上扬时,是非常难买入股票的,因为会认为买在高价等于买在涨势的尾端,害怕股价即将会下跌,所以眼见股价不断的上扬,却没有信心买入。相反的,当看见股价开始下跌时购兴才起,心想股价下跌后必定会走高,但往往在买入后才发现股价不起反而还继续下跌,有的甚至延续跌势至数月。许多投资者就是被困在此窘境,年复一年的重复在涨势中悔恨买不到,而在跌势中后悔买太早。
在正常的状况之下,股价从跌势转为涨势的特征是股价出现较高底(Higher Low)及新高(New High);而从涨势转为跌势,股价则会形成较低的高峰(Lower High)与新低(New Low)。当然,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都能有固定的惯性或图形。但对于有固定惯性或图形的股项而言,这都是投资者可以采用技术分析来投资的最佳选择。只要投资者掌握好转势的特征,就能减低错误买入的几率。
虽然说便宜莫贪,但人性本来就喜欢以较低的价钱来买入任何东西。就算明知股价处于涨势是有利的,却偏偏难以接受要以比昨天更高的价位来买入股票,因为这和人本性的自然心态有冲突,所以要做到『宁买当头起』是说易行难。
因此,投资者在分析时就必须更理智的判断状况,尽量减少被情绪左右。在一个涨势中,股价收高的天数必定多于收低的天数,所以投资者比较容易买到比昨天高的价位,这也证明买对了方向,那投资者又何必感到害怕呢?只要做好投资的追踪止损计划,就能控制风险。
相反的,在跌势中,股价收低的天数,都会比股价收高的天数来的多,所以在跌势中,投资者不必争先恐后,便可以很容易的以低价买入,所以买到“便宜货”是理所当然的,投资者无需感到高兴,更不表示投资者眼光独特,因为这些投资者买入后却往往发现股价仍然处于跌势中,投资者被逼持票成为“长期投资者”而后悔莫及。这就是为何我们不断的在强调『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的重要投资原则。
结论:
投资者必须谨守制定的投资计划,清楚当初买入股票的目的是了什么?若买入股票是认为股价有上扬的机会,既然如此,为何偏偏在跌势中寻找股项?而不选择正处于上扬趋势的股项?如果股价处于上扬趋势中,股价自然会一步一步上扬,所以投资者不必贪求以低价买入,因为若能轻松地以低价买入时,往往都是买在跌势。相信许多投资者都认为投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侥幸。趁低吸购的投资者买入时那个不是认为他买入的那一天就是股价跌势的最后一天?但事实上要买在跌势中最低点的机率是非常的渺小,那何不买在『当头起』?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056&pid=1237466
chua88: 以下个人主观看法,不要太认真,
个人买股原则,不要去接掉下刀, 无论股价多便宜,更何况这是downtrend股。
搶反弹也必须有buy signal 出现,没有胜算就不买。

Wednesday, 25 April 2012
Strive for the creative monopoly
翻报时无意间看到的文章。写得很好!
是关于现代人竞争的思维抑制了创意。
是关于现代人竞争的思维抑制了创意。
读过《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的人不会对以下这段感到陌生:
世间万物源于一种按照规律运行的宇宙能量。宇宙能量蔓延、渗透并且充满整个宇宙空间。
宇宙能量按照不同规律运行,便创造出了不同物体或不同的运动过程。
人们可以在自己的思想中构想物体,并通过自己的思想影响无形的宇宙能量,促使自己所构想的物体被创造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创造出自己希望拥有的一切,每一个人都要抛弃“竞争”的致富观,
选择“创造致富”的道路,我们必须在大脑中构想出所希望得到的东西——财富愿望图像,并将这幅图像深深印刻在自己心中,
坚信总有一天能够获得愿望图景中的所有财富。
这种坚定的致富信念,能将所有削弱渴望、动摇目标、破坏意志的杂念和事情阻挡在自己身外。
| |
Tuesday, 13 March 2012
好文共赏,投诉为何给银行赚那么多钱
谈古纳今:信用卡利息不应提高●古纳西卡兰
财经
评论
谈古纳今
2012-03-13 18:14
毫无疑问,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的攀升,已经引发担忧。
不过,这不单单是信用卡而已,也包括了房屋贷款、汽车贷款,以及个人贷款。
国家银行已经采取措施,抑制家庭贷款的上扬,截至2010年底,家庭债务达到5800亿令吉,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
然而,信用卡债务仅仅占了其中的5%或300亿令吉而已。
不过,银行透过信用卡给予的信用额度却高达1240亿令吉,意味着许多人都没有“上钩”,主要是因为信用卡的利率高得惊人。
现在,发卡公司把信用卡某些项目的利息再提高1.5%,或高达18%的年利,这种调涨根本是没有说服力的,只会加重那些不得已依靠信用卡过活的人士。
也许有人会说,比起年利100%的阿窿来得好——当然,我只是开玩笑而已。
10理由降利息
以下是信用卡为什么不应该提高利息的10个理由,事实上,这些理由反而清楚反映出,信用卡应该要降低利息。
1. 17.5%利息过高
信用卡现有的17.5%利息已经过高。从3月1日开始,银行已经把信用卡利息提高1.5%,新的年利介于15%至18%,视你还款的记录而定。国家银行指出,它并没有指示银行提高利息,不过这个涨幅处于可以接受的限制以内。
2. 比商银5%平均借贷率高3倍
商业银行5%的平均借贷率偏低。意味着信用卡15%至18%的利息已高出3倍,是的,比商业银行5%的平均借贷率高出3倍或300%。有什么理由能够支撑这种溢价?
3. 征收年费
大部分银行都征收年费,价格介于60至100令吉,再次增加银行的赚幅。
目前发行在市场上的信用卡约有800万张,包括了90万张附属卡。
若每张卡征收的年费平均为100令吉,意味着发卡公司会有8亿令吉入袋。
4. 向商家收取费用
银行向商家收取费用。凡是接受信用卡付款的商家,都必须支付2%佣金给银行。这个2%是根据成交值来计算,比起信用卡债务高很多倍,也大幅增加银行的盈利。
5. 仅占家庭债务5%
提高信用卡利息无法解决家庭债务的问题,因为信用卡债务的比重只占了5%。允许银行提高信用卡利息,资金成本和呆账率的数据都不能成为理由,反而是税前盈利可以。
6. 加重陷困者负担
没有必要地加重了陷入困境者的负担。
大部分使用信用卡的人都知道代价很高,他们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
当银行从信用卡业务取得优渥的赚幅之际,提高利息只会加重陷困者的负担,对他们毫无帮助。
针对信贷风险,银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赚幅,即使是呆账增长也不应该提高利息,更何况呆账根本没有增加。
7. 银行赚幅优渥
银行存款利息偏低,也许平均只有2%。
银行取得资金要耗资多少成本,我们难以获悉,因为存款种类不一样。
不过,定期存款目前的利息低于3%,储蓄存款利息约1%,至于来往户头则几乎是0%或微不足道。
意味着银行取得资金的成本,可能低至2%。
如果信用卡的年利平均为16.5%(15%和18%的平均),银行将能够从信用卡的贷款业务里取得优渥的14.5%赚幅。
是的,我听一些银行说,信用卡贷款是高风险的生意,真的是如此吗?请看接下来的观点。
8. 呆账率低仅1.7%
信用卡的呆账率很低,仅仅为1.7%。
在去年的汇报会里,国行副总裁山斯亚尤努斯指出:“信用卡的使用虽然持续增加,但呆账率仍保持低水平。截至2010年,信用卡的呆账率在信用卡总贷款里只占1.7%,在整个银行系统里的呆账率也只占2%而已。”
在扣除了呆账率后——那些暂时无法还款不过并非坏账者,银行的赚幅仍然有12.8%,而新房屋贷款的赚幅也许只有2%。
9. 延迟还款罚款额高
延迟还款的罚款额已经非常高——高达3560%。
延迟还款的最低罚款是10令吉或欠款的1%,视何者为高,比之前的0.5%倍增,即使你没有超出信贷额度。
例如说你有100令吉卡账,而你迟了一天还款,你被征收的利息等于每天10%(10令吉)或年率3650%!
如果你未偿还的卡账为1万令吉,迟还款的年率仍高达365%,即使你没有超出信贷额度。
这种罚款比起已经高涨的利息高很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总赚幅。
10. 银行与发卡公司盈利增
只会提高银行与发卡公司的盈利。
信用卡债务并没有快速增加,在过去1年,它仅上升了7%,比起增长了12.5%的整体贷款来得低。提高信用卡利息只会增加银行与发卡公司的盈利,对重组借贷素质没有太大的帮助。
银行最好赚的业务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最好赚的业务,在扣除可能出现坏账的拨备金后,高达12.5%,比约2%的新房贷业务赚幅高出6倍有余。
在长期里,应该要致力降低这种赚幅,而不是提高。
根据12.5%的赚幅,300亿令吉的信用卡贷款,意味着银行赚了37.5亿令吉,这还不包括延迟还款的罚款、商家支付的佣金、年费、海外刷卡的佣金。
你必须贷出1900亿令吉的房屋贷款,才能够赚到这个数目。
真的很不明白,为什么有关当局允许银行在信用卡业务里赚取如此高的盈利。
古纳西卡兰 独立顾问及作家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8800?tid=462
财经
评论
谈古纳今
2012-03-13 18:14
毫无疑问,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的攀升,已经引发担忧。
不过,这不单单是信用卡而已,也包括了房屋贷款、汽车贷款,以及个人贷款。
国家银行已经采取措施,抑制家庭贷款的上扬,截至2010年底,家庭债务达到5800亿令吉,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
然而,信用卡债务仅仅占了其中的5%或300亿令吉而已。
不过,银行透过信用卡给予的信用额度却高达1240亿令吉,意味着许多人都没有“上钩”,主要是因为信用卡的利率高得惊人。
现在,发卡公司把信用卡某些项目的利息再提高1.5%,或高达18%的年利,这种调涨根本是没有说服力的,只会加重那些不得已依靠信用卡过活的人士。
也许有人会说,比起年利100%的阿窿来得好——当然,我只是开玩笑而已。
10理由降利息
以下是信用卡为什么不应该提高利息的10个理由,事实上,这些理由反而清楚反映出,信用卡应该要降低利息。
1. 17.5%利息过高
信用卡现有的17.5%利息已经过高。从3月1日开始,银行已经把信用卡利息提高1.5%,新的年利介于15%至18%,视你还款的记录而定。国家银行指出,它并没有指示银行提高利息,不过这个涨幅处于可以接受的限制以内。
2. 比商银5%平均借贷率高3倍
商业银行5%的平均借贷率偏低。意味着信用卡15%至18%的利息已高出3倍,是的,比商业银行5%的平均借贷率高出3倍或300%。有什么理由能够支撑这种溢价?
3. 征收年费
大部分银行都征收年费,价格介于60至100令吉,再次增加银行的赚幅。
目前发行在市场上的信用卡约有800万张,包括了90万张附属卡。
若每张卡征收的年费平均为100令吉,意味着发卡公司会有8亿令吉入袋。
4. 向商家收取费用
银行向商家收取费用。凡是接受信用卡付款的商家,都必须支付2%佣金给银行。这个2%是根据成交值来计算,比起信用卡债务高很多倍,也大幅增加银行的盈利。
5. 仅占家庭债务5%
提高信用卡利息无法解决家庭债务的问题,因为信用卡债务的比重只占了5%。允许银行提高信用卡利息,资金成本和呆账率的数据都不能成为理由,反而是税前盈利可以。
6. 加重陷困者负担
没有必要地加重了陷入困境者的负担。
大部分使用信用卡的人都知道代价很高,他们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
当银行从信用卡业务取得优渥的赚幅之际,提高利息只会加重陷困者的负担,对他们毫无帮助。
针对信贷风险,银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赚幅,即使是呆账增长也不应该提高利息,更何况呆账根本没有增加。
7. 银行赚幅优渥
银行存款利息偏低,也许平均只有2%。
银行取得资金要耗资多少成本,我们难以获悉,因为存款种类不一样。
不过,定期存款目前的利息低于3%,储蓄存款利息约1%,至于来往户头则几乎是0%或微不足道。
意味着银行取得资金的成本,可能低至2%。
如果信用卡的年利平均为16.5%(15%和18%的平均),银行将能够从信用卡的贷款业务里取得优渥的14.5%赚幅。
是的,我听一些银行说,信用卡贷款是高风险的生意,真的是如此吗?请看接下来的观点。
8. 呆账率低仅1.7%
信用卡的呆账率很低,仅仅为1.7%。
在去年的汇报会里,国行副总裁山斯亚尤努斯指出:“信用卡的使用虽然持续增加,但呆账率仍保持低水平。截至2010年,信用卡的呆账率在信用卡总贷款里只占1.7%,在整个银行系统里的呆账率也只占2%而已。”
在扣除了呆账率后——那些暂时无法还款不过并非坏账者,银行的赚幅仍然有12.8%,而新房屋贷款的赚幅也许只有2%。
9. 延迟还款罚款额高
延迟还款的罚款额已经非常高——高达3560%。
延迟还款的最低罚款是10令吉或欠款的1%,视何者为高,比之前的0.5%倍增,即使你没有超出信贷额度。
例如说你有100令吉卡账,而你迟了一天还款,你被征收的利息等于每天10%(10令吉)或年率3650%!
如果你未偿还的卡账为1万令吉,迟还款的年率仍高达365%,即使你没有超出信贷额度。
这种罚款比起已经高涨的利息高很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总赚幅。
10. 银行与发卡公司盈利增
只会提高银行与发卡公司的盈利。
信用卡债务并没有快速增加,在过去1年,它仅上升了7%,比起增长了12.5%的整体贷款来得低。提高信用卡利息只会增加银行与发卡公司的盈利,对重组借贷素质没有太大的帮助。
银行最好赚的业务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最好赚的业务,在扣除可能出现坏账的拨备金后,高达12.5%,比约2%的新房贷业务赚幅高出6倍有余。
在长期里,应该要致力降低这种赚幅,而不是提高。
根据12.5%的赚幅,300亿令吉的信用卡贷款,意味着银行赚了37.5亿令吉,这还不包括延迟还款的罚款、商家支付的佣金、年费、海外刷卡的佣金。
你必须贷出1900亿令吉的房屋贷款,才能够赚到这个数目。
真的很不明白,为什么有关当局允许银行在信用卡业务里赚取如此高的盈利。
古纳西卡兰 独立顾问及作家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8800?tid=462
好文共赏,两篇文章笑谈短炒股
优曇花开 :乱枪易射出头鸟
副刊
商余
文学
2012-03-05 14:39
这一个月来的大马股市,以炒作低价股为主轴,贴士谣言满天飞,股民乱枪射鸟,偶有所获,胜得惊险。低过马币一令吉的股项、再加上各种凭单(warrants),把本来就不充裕的资金分作一小块一小块,能量有限,许多低价股起个三、五分,往往难以为继,回档下跌,打回原形。
当然这里头也有例外的,以七分起跑的某只工业产品股气势如虹,做价冲破二令吉;沉寂逾五年股价不足一角的某只贸易/服务股,突然飙升到75分;某创业股近期在19至24分坐翘翘板,让短线交易的股民赚了好几次快钱,最近终于累积足够的爆发力冲上38分。这些股项后面都有“故事”,有实际的企业动作,包括倒置收购、注入资产、合作并购,支持它们的股价上扬。
赚益少风险大
没有企业动作的三、四线股升幅有限,赚一、两分就急沽的股不好玩,赚益少,风险大,必须紧盯住它的强弱趋势,上班一族实难兼顾。
有时间玩短线的朋友,不妨把火力集中在最会涨、有story-backed up、交易量排在十大热门的出头鸟上面,它们冲势猛烈,而且价处高位仍有买家追捧。金融市场是个“趋炎附势”的市场,愈能飙涨的股只愈多人垂青。“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股友切记勿贪捡便宜货,便宜货很可能是一蹶不振,可能还会继续朝下滑跌的烂货。“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虽非定律,但许多时候都说中了事实。
另一只创业股从八分冒起,迅速冲上47.5分,随后以每天暴跌15%的高空坠物的姿态,同样迅速跌破一角,打回原形。该股发飙时交易量排第一,它完全没有故事,是“干炒”,干炒很快炒焦。
乱枪射鸟可以偶一为之,唯命中率不高,浪费子弹,也浪费时间。股民不宜太分散注意力,看着十只心水股足矣。金融市场千变万化,更需要把焦点集中,十只股不多也不少,里头有慢股有快股。把全部十只股都押在产业股或木材股上面,就无法分散风险。投资组合的主题不妨多元些,有伸缩性一些。如果你手痒,想以快打快,速战速决,找出那些是出头鸟,才动手吧。
短线交易设止蚀点
世事难料,即使冲势勇猛的股只也可能骤然面对利空。为了保护自己不致泥足深陷,极短线交易得设止蚀点(cut loss point),甚至一买到有关股项即在电脑按下沽货价,或通知证券交易员你的售价,一点也不能含糊。赚五分或十分,那可能是你半个月的薪酬。
如果,我是说如果股友选错了时机,进的恰恰是股项到顶,音乐椅子游戏告一段落,你得认输,通常股价跌10%就得把手上炒作的股项沽光。如果没能锻练出止蚀保本的钢铁意志,最好不要跟风短线操作。
文:温任平
http://www.nanyang.com/node/426606
---------------------------------------------------------------------------------------------------------------
优曇花开:寻找月光宝盒
副刊
商余
文学
2012-03-12 16:14
我也喜欢派中有派的推高打压,股价时高时低,或今日涨隔天跌,也让人回到孩童时期的翘翘板岁月。跌时买进,回扬卖出——
在股市里有故事的股项,才能激起股民的联想,更重要的是能激起购买的热诚。不过故事拖得太久,情节诡谲,股民也不是笨蛋,旷时废日,愈来愈缺乏安全感,沽货之念油然而生。半年以上谓之久。
几年前有一支股叫Kosmo,母股炒到近9令吉,恁单也涨到7令吉20仙。有些人早期不到1令吉便买到一大把的凭单,我却在4令吉才购入。股市有句老话:不怕股价高,只担心它不起,Kosmo的股价果然稳步上扬,它计划出产国产手提电话,几个款式还上了报章全版。我国高官还与中东某国政要签了备忘录,产品将来销到有关国家去。
夜长梦多
我在吉隆坡的大小广场,一直找不到这只身为国民应当引以为傲的国产手提电话,心里嘀咕。盛传会前来签约的伊朗总统又久久不至,故事拖得太久,凭单价竟吃不住七令吉,我一口气在6.90至6.75令吉之间把它们沽光。这只股不久即狂跌至三几个仙还被除牌。公司炒作不能没有故事,故事不能冗长,所谓“夜长梦多”。
我喜欢两三派人马去抢货那类故事,较有机会坐收渔人之利;虽然修辞学有比“喜欢”更令人喜欢的词语,我还是喜欢“喜欢”。我也喜欢派中有派的推高打压,股价时高时低,或今日涨隔天跌,也让人回到孩童时期的翘翘板岁月。跌时买进,回扬卖出,Gocean 就有这种美妙趣味,而Nicorp 不仅有这种趣味,更多了舞台性与戏剧性。
事后孔明
Nicorp 像它的师兄Harvest一样,完全符合N.N.Taleb所言黑天鹅效应的三项要素:稀罕性、极度冲击、与后见之明(而非先见之明)。10仙左右的股票飙涨幅度惊人,都遇上突如其来的重挫。前者曾被锁住成了指定股,后者面对一项难以理解的打击:3月8日Nicorp董事局通过证券行,发布文告说明拿督曾文秀并无注入5亿资产。它们的股价应声下挫,但没有因而一蹶不振。股友一个个成了事后孔明,后来才追溯事件的来龙去脉。
有些股友看到了危机,也看到了商机(trade opportunity),但不是人人都有这本事。一代名电影导演维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要演员拿着个珠宝盒,他一定把真的珠宝放进盒子里去,这样演员自然能入戏。Nicorp 是否是这放着真珠宝的月光宝盒,相信文章见报之日,亦是真相大白之时。
温任平
http://www.nanyang.com/node/428442?tid=493
------------------------------------------------------------------------------------------------------------------------
副刊
商余
文学
2012-03-05 14:39
这一个月来的大马股市,以炒作低价股为主轴,贴士谣言满天飞,股民乱枪射鸟,偶有所获,胜得惊险。低过马币一令吉的股项、再加上各种凭单(warrants),把本来就不充裕的资金分作一小块一小块,能量有限,许多低价股起个三、五分,往往难以为继,回档下跌,打回原形。
当然这里头也有例外的,以七分起跑的某只工业产品股气势如虹,做价冲破二令吉;沉寂逾五年股价不足一角的某只贸易/服务股,突然飙升到75分;某创业股近期在19至24分坐翘翘板,让短线交易的股民赚了好几次快钱,最近终于累积足够的爆发力冲上38分。这些股项后面都有“故事”,有实际的企业动作,包括倒置收购、注入资产、合作并购,支持它们的股价上扬。
赚益少风险大
没有企业动作的三、四线股升幅有限,赚一、两分就急沽的股不好玩,赚益少,风险大,必须紧盯住它的强弱趋势,上班一族实难兼顾。
有时间玩短线的朋友,不妨把火力集中在最会涨、有story-backed up、交易量排在十大热门的出头鸟上面,它们冲势猛烈,而且价处高位仍有买家追捧。金融市场是个“趋炎附势”的市场,愈能飙涨的股只愈多人垂青。“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股友切记勿贪捡便宜货,便宜货很可能是一蹶不振,可能还会继续朝下滑跌的烂货。“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虽非定律,但许多时候都说中了事实。
另一只创业股从八分冒起,迅速冲上47.5分,随后以每天暴跌15%的高空坠物的姿态,同样迅速跌破一角,打回原形。该股发飙时交易量排第一,它完全没有故事,是“干炒”,干炒很快炒焦。
乱枪射鸟可以偶一为之,唯命中率不高,浪费子弹,也浪费时间。股民不宜太分散注意力,看着十只心水股足矣。金融市场千变万化,更需要把焦点集中,十只股不多也不少,里头有慢股有快股。把全部十只股都押在产业股或木材股上面,就无法分散风险。投资组合的主题不妨多元些,有伸缩性一些。如果你手痒,想以快打快,速战速决,找出那些是出头鸟,才动手吧。
短线交易设止蚀点
世事难料,即使冲势勇猛的股只也可能骤然面对利空。为了保护自己不致泥足深陷,极短线交易得设止蚀点(cut loss point),甚至一买到有关股项即在电脑按下沽货价,或通知证券交易员你的售价,一点也不能含糊。赚五分或十分,那可能是你半个月的薪酬。
如果,我是说如果股友选错了时机,进的恰恰是股项到顶,音乐椅子游戏告一段落,你得认输,通常股价跌10%就得把手上炒作的股项沽光。如果没能锻练出止蚀保本的钢铁意志,最好不要跟风短线操作。
文:温任平
http://www.nanyang.com/node/426606
---------------------------------------------------------------------------------------------------------------
优曇花开:寻找月光宝盒
副刊
商余
文学
2012-03-12 16:14
我也喜欢派中有派的推高打压,股价时高时低,或今日涨隔天跌,也让人回到孩童时期的翘翘板岁月。跌时买进,回扬卖出——
在股市里有故事的股项,才能激起股民的联想,更重要的是能激起购买的热诚。不过故事拖得太久,情节诡谲,股民也不是笨蛋,旷时废日,愈来愈缺乏安全感,沽货之念油然而生。半年以上谓之久。
几年前有一支股叫Kosmo,母股炒到近9令吉,恁单也涨到7令吉20仙。有些人早期不到1令吉便买到一大把的凭单,我却在4令吉才购入。股市有句老话:不怕股价高,只担心它不起,Kosmo的股价果然稳步上扬,它计划出产国产手提电话,几个款式还上了报章全版。我国高官还与中东某国政要签了备忘录,产品将来销到有关国家去。
夜长梦多
我在吉隆坡的大小广场,一直找不到这只身为国民应当引以为傲的国产手提电话,心里嘀咕。盛传会前来签约的伊朗总统又久久不至,故事拖得太久,凭单价竟吃不住七令吉,我一口气在6.90至6.75令吉之间把它们沽光。这只股不久即狂跌至三几个仙还被除牌。公司炒作不能没有故事,故事不能冗长,所谓“夜长梦多”。
我喜欢两三派人马去抢货那类故事,较有机会坐收渔人之利;虽然修辞学有比“喜欢”更令人喜欢的词语,我还是喜欢“喜欢”。我也喜欢派中有派的推高打压,股价时高时低,或今日涨隔天跌,也让人回到孩童时期的翘翘板岁月。跌时买进,回扬卖出,Gocean 就有这种美妙趣味,而Nicorp 不仅有这种趣味,更多了舞台性与戏剧性。
事后孔明
Nicorp 像它的师兄Harvest一样,完全符合N.N.Taleb所言黑天鹅效应的三项要素:稀罕性、极度冲击、与后见之明(而非先见之明)。10仙左右的股票飙涨幅度惊人,都遇上突如其来的重挫。前者曾被锁住成了指定股,后者面对一项难以理解的打击:3月8日Nicorp董事局通过证券行,发布文告说明拿督曾文秀并无注入5亿资产。它们的股价应声下挫,但没有因而一蹶不振。股友一个个成了事后孔明,后来才追溯事件的来龙去脉。
有些股友看到了危机,也看到了商机(trade opportunity),但不是人人都有这本事。一代名电影导演维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要演员拿着个珠宝盒,他一定把真的珠宝放进盒子里去,这样演员自然能入戏。Nicorp 是否是这放着真珠宝的月光宝盒,相信文章见报之日,亦是真相大白之时。
温任平
http://www.nanyang.com/node/428442?tid=493
------------------------------------------------------------------------------------------------------------------------
Tuesday, 6 March 2012
資金行情的大烏龍?
到底世界货币供给量到底有没有大升?为何印鈔美元貨幣總量並沒有顯著增加?
我本身所看到的是:物价攀升,屋价急升。美国真的那么厉害可以制造输出式通膨?
请慢慢回味空头总司令杨将军的感想。
-----------------------------------------------------------------------------------
楊世光 胡思亂想的天空
話說2012龍年,市場追逐資金行情的大爆發,但這是條什麼龍? 就非常值得玩味了。2012是壬辰年,壬為水辰為土,土剋水為財,所以今年看似為一個不錯的年份,但辰土的藏干為木旺,所以非以財論。再以壬龍來論,壬為水,水為黑,不以黑龍年稱之,實以烏龍年稱之,看財非財,看好非好,又是烏龍年,就讓我們來看看所謂的資金行情的大烏龍。
從歐洲央行啟動LTRO到FED的二輪QE,投資人對資金行情的泛瀾有非常高的期待,但資金行情的真相並不如市場一般的預期。從2009年開始啟動的印鈔救市,事實並沒有為全市場帶來多餘的資金。我們用粗略的定義來觀察,貨幣流量通常等貨幣存量*貨幣流通速度,貨幣存量可以用貨幣供給量M2來定義,但筆者試圖縮小範圍至用央行的準貨幣發行量來計算。我們來算算看到底資金行情有多大。
FED的資產負債表自2008年的八千億美元,到2011年約2.6兆美元,整體的擴張接近三倍,但美國的貨幣乘數卻從2007年底的11倍降到2011年的4倍,8000億*11倍和2.6兆*4倍,讀者會發現市場的美元貨幣總量並沒有顯著增加。以ECB的資產負債表來看,2008年約在9000億歐元至2011年底1.33兆,但歐元的貨幣乘數卻從2007年底的11倍降到2011年的8倍,同樣的市場貨幣增加有限,兩者都僅能滿足經濟低速增長所需。
有了這層認知後,我們就引用費雪的貨幣方程式MV=PT,貨幣*貨幣流通速度=物價*交易量,在大家認知的印鈔救市MV後,資金行情理論上會大幅刺激物價P,尤其是實體經濟T復甦緩慢的情況下,讀者一般都知以上情節並沒有發生啊。答案在這啦,前段所提到的資金行情是假,而這又可從為自2008以後,全球為沒有顯著物價膨脹來確認。
全球貨幣自2008年以來幾乎無資金行情可言,但讀者心中一定會有一堆問號,股市債市的大多頭何來,這就回到經濟的本質,企業和消費者大量降低邊際消費或投資傾向,將有限的貨幣投入金融市場造就回升,但排擠經濟發展所需使得景氣長期低迷。美國2011的GDP+4.2%,扣除物價因素只有+1.7%,人口增加約0.9%,等於經濟成長不到1%。可是道瓊指數卻逼近歷史高點,很妙吧。 更重要的是,一月FED主席柏南克在參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時,多次強調FED並未把創造通膨做為目標。奇怪的是印鈔不創造通膨如何解決債務問題,不奇怪的是柏南克知道沒有資金行情那來的通膨。這是一場史上最大的金融遊戲,目的是血洗全球的儲蓄者或債權人,最多儲備的中國,最愛存錢的亞洲人,最大現金投資組合的退休基金,都將是柏南克的終極目標,假如讀者手上還有二張金融卡,國際投行正用各種故事和夢想,在拐出您的現金進場投資。
我本身所看到的是:物价攀升,屋价急升。美国真的那么厉害可以制造输出式通膨?
请慢慢回味空头总司令杨将军的感想。
-----------------------------------------------------------------------------------
楊世光 胡思亂想的天空
話說2012龍年,市場追逐資金行情的大爆發,但這是條什麼龍? 就非常值得玩味了。2012是壬辰年,壬為水辰為土,土剋水為財,所以今年看似為一個不錯的年份,但辰土的藏干為木旺,所以非以財論。再以壬龍來論,壬為水,水為黑,不以黑龍年稱之,實以烏龍年稱之,看財非財,看好非好,又是烏龍年,就讓我們來看看所謂的資金行情的大烏龍。
從歐洲央行啟動LTRO到FED的二輪QE,投資人對資金行情的泛瀾有非常高的期待,但資金行情的真相並不如市場一般的預期。從2009年開始啟動的印鈔救市,事實並沒有為全市場帶來多餘的資金。我們用粗略的定義來觀察,貨幣流量通常等貨幣存量*貨幣流通速度,貨幣存量可以用貨幣供給量M2來定義,但筆者試圖縮小範圍至用央行的準貨幣發行量來計算。我們來算算看到底資金行情有多大。
FED的資產負債表自2008年的八千億美元,到2011年約2.6兆美元,整體的擴張接近三倍,但美國的貨幣乘數卻從2007年底的11倍降到2011年的4倍,8000億*11倍和2.6兆*4倍,讀者會發現市場的美元貨幣總量並沒有顯著增加。以ECB的資產負債表來看,2008年約在9000億歐元至2011年底1.33兆,但歐元的貨幣乘數卻從2007年底的11倍降到2011年的8倍,同樣的市場貨幣增加有限,兩者都僅能滿足經濟低速增長所需。
有了這層認知後,我們就引用費雪的貨幣方程式MV=PT,貨幣*貨幣流通速度=物價*交易量,在大家認知的印鈔救市MV後,資金行情理論上會大幅刺激物價P,尤其是實體經濟T復甦緩慢的情況下,讀者一般都知以上情節並沒有發生啊。答案在這啦,前段所提到的資金行情是假,而這又可從為自2008以後,全球為沒有顯著物價膨脹來確認。
全球貨幣自2008年以來幾乎無資金行情可言,但讀者心中一定會有一堆問號,股市債市的大多頭何來,這就回到經濟的本質,企業和消費者大量降低邊際消費或投資傾向,將有限的貨幣投入金融市場造就回升,但排擠經濟發展所需使得景氣長期低迷。美國2011的GDP+4.2%,扣除物價因素只有+1.7%,人口增加約0.9%,等於經濟成長不到1%。可是道瓊指數卻逼近歷史高點,很妙吧。 更重要的是,一月FED主席柏南克在參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時,多次強調FED並未把創造通膨做為目標。奇怪的是印鈔不創造通膨如何解決債務問題,不奇怪的是柏南克知道沒有資金行情那來的通膨。這是一場史上最大的金融遊戲,目的是血洗全球的儲蓄者或債權人,最多儲備的中國,最愛存錢的亞洲人,最大現金投資組合的退休基金,都將是柏南克的終極目標,假如讀者手上還有二張金融卡,國際投行正用各種故事和夢想,在拐出您的現金進場投資。
Wednesday, 29 February 2012
Robert Kiyosaki 杀到马来西亚
在Groupon看到的,分享一下
------------------------------------------------------------------------------
[Up to 82% Off]
Tickets to 'Unfair Advantage'.
Meet Robert Kiyosaki & Kim Kiyosaki at a 3-Day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Choose 1 (RM197) / 2 Tickets (RM350)
Highlights
•Event date: May 29, 2012 – May 31, 2012 (3-day continuous).
•Financial education congress on investment, real estate, sales, leadership and more.
•Learn from best-selling authors and experienced business owners.
•Speakers include Robert Kiyosaki, Kim Kiyosaki, Ken McElroy, Tom Wheelwright and more.
•Held at Sunway Pyramid Convention Centre.
•Suitable for entrepreneurs, CEOs, managers, students, and retirees.
Fine Print
GENERAL
•Event date: May 29, 2012 – May 31, 2012 (3-day event).
•Bookings must be made between Feb 29, 2012 – Mar 13, 2012.
•Event Time: 9am – 8pm
•Dress code: formal or smart casual only.
•Food not provided.
•Free seating within allocated seating section.
•Limit 1 per person. May buy many as gifts.
•Valid at Success Resources:
•
hone: 03-7801 2888 (Calling hours 9.30am – 6pm).
•Fax: 03-7880 2490
•See the rules that apply to all deals.
[Up to 82% Off] Tickets to 'Unfair Advantage'. Meet Robert Kiyosaki & Kim Kiyosaki at a
3-Day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Choose 1 (RM197) / 2 Tickets (RM350)
Sound knowledge enables discoveries of new floral species, basic terrestrial lives, and treble clefs.
Take down notes with today’s Groupon: you get a ticket to the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by
Success Resources at Sunway Pyramid Convention Centre. Choose from:
•1 ticket to the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for RM197 instead of RM997
•2 tickets to the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for RM350 instead of RM1,994
Tickle minds and brain arenas as famed financial authors like Robert Kiyosaki, Kim Kiyosaki, and Ken McElroy elucidate expertise o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n successful investing to reach out to the participants as it will be conducted from ground-up with the team touching on the fundamentals of being rich and successful. In three consecutive days, participants absorb knowledge in mental sponges from regaled tales to self-improve, increase personal gold pots, and attain fiscal enlightenment. While suitable for entrepreneurs, CEOs, and managers; students and retirees can demonstrate life betterment pursuits to prove age is no barrier, obstacle or wine. Though oral messages can enter receptive earlobes in any climates, attendees are advised to dress warmly in the air-conditioned Sunway Pyramid Convention Centre.
Phone: 03-7801 2888 (Calling hours 9.30am – 6pm).
Fax: 03-7880 2490
http://www.groupon.my/deals/klan ... _60&a=715827992



------------------------------------------------------------------------------
[Up to 82% Off]
Tickets to 'Unfair Advantage'.
Meet Robert Kiyosaki & Kim Kiyosaki at a 3-Day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Choose 1 (RM197) / 2 Tickets (RM350)
Highlights
•Event date: May 29, 2012 – May 31, 2012 (3-day continuous).
•Financial education congress on investment, real estate, sales, leadership and more.
•Learn from best-selling authors and experienced business owners.
•Speakers include Robert Kiyosaki, Kim Kiyosaki, Ken McElroy, Tom Wheelwright and more.
•Held at Sunway Pyramid Convention Centre.
•Suitable for entrepreneurs, CEOs, managers, students, and retirees.
Fine Print
GENERAL
•Event date: May 29, 2012 – May 31, 2012 (3-day event).
•Bookings must be made between Feb 29, 2012 – Mar 13, 2012.
•Event Time: 9am – 8pm
•Dress code: formal or smart casual only.
•Food not provided.
•Free seating within allocated seating section.
•Limit 1 per person. May buy many as gifts.
•Valid at Success Resources:
•

•Fax: 03-7880 2490
•See the rules that apply to all deals.
[Up to 82% Off] Tickets to 'Unfair Advantage'. Meet Robert Kiyosaki & Kim Kiyosaki at a
3-Day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Choose 1 (RM197) / 2 Tickets (RM350)
Sound knowledge enables discoveries of new floral species, basic terrestrial lives, and treble clefs.
Take down notes with today’s Groupon: you get a ticket to the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by
Success Resources at Sunway Pyramid Convention Centre. Choose from:
•1 ticket to the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for RM197 instead of RM997
•2 tickets to the 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 2012 for RM350 instead of RM1,994
Tickle minds and brain arenas as famed financial authors like Robert Kiyosaki, Kim Kiyosaki, and Ken McElroy elucidate expertise o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n successful investing to reach out to the participants as it will be conducted from ground-up with the team touching on the fundamentals of being rich and successful. In three consecutive days, participants absorb knowledge in mental sponges from regaled tales to self-improve, increase personal gold pots, and attain fiscal enlightenment. While suitable for entrepreneurs, CEOs, and managers; students and retirees can demonstrate life betterment pursuits to prove age is no barrier, obstacle or wine. Though oral messages can enter receptive earlobes in any climates, attendees are advised to dress warmly in the air-conditioned Sunway Pyramid Convention Centre.
Phone: 03-7801 2888 (Calling hours 9.30am – 6pm).
Fax: 03-7880 2490
http://www.groupon.my/deals/klan ... _60&a=715827992



楊世光 胡思亂想的天空《57金錢爆》
觉得很有意思,分享下。
楊世光 胡思亂想的天空57金錢爆
投資的眼光 投機的方法 二者搭配得宜是一種修鍊 也是一種藝術 所以股市有人買就會漲 有人賣就會跌 金融市場扣除所有交易成本及稅費後 是一個零和遊戲 有人獲利有人賠錢 股市不會創造財富 只會轉移財富 散戶被軋空 對立面是主力滿手筹碼 富人有錢沒閒 窮人沒錢有閒 所以散戶的優勢在於"閒" 這是時間的優勢 富人會為了多活一天扔大錢 窮人會多一分錢浪費時間 假如窮人不願意輕易浪費時間 富人會花更多錢交換時間
楊世光 胡思亂想的天空57金錢爆
投資的眼光 投機的方法 二者搭配得宜是一種修鍊 也是一種藝術 所以股市有人買就會漲 有人賣就會跌 金融市場扣除所有交易成本及稅費後 是一個零和遊戲 有人獲利有人賠錢 股市不會創造財富 只會轉移財富 散戶被軋空 對立面是主力滿手筹碼 富人有錢沒閒 窮人沒錢有閒 所以散戶的優勢在於"閒" 這是時間的優勢 富人會為了多活一天扔大錢 窮人會多一分錢浪費時間 假如窮人不願意輕易浪費時間 富人會花更多錢交換時間
以农立业:油棕芽腐病还是个谜 (下)
朱乾海博士又写了篇有关油棕芽腐病的恐怖。放上来增加知识。
------------------------------------------------------------------------每日一专 农业 2012-02-29 11:27
本栏目2月22日写的是油棕芽腐病是个谜,我继续看南美洲有关芽腐的报告,
没想到看到2009的文章,芽腐的病因还是个谜。
哥伦比亚是南美洲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前文写这个国家的芽腐病,
现在写其他南美国家相同的病害。
南美洲的油棕面积很小,研究工作乏善可陈(中美洲哥斯达黎加的油棕育种研究较为突出),南美文献记载的芽腐病也有可能是病症相似的其他病害。
当芽腐病在哥伦比亚肆虐时,苏里南在1971年种了1700公顷油棕,
到1976年,树龄4年的油棕已染上芽腐病。到1984-1987年间,病情加剧。
到1992年,被摧毁的植株达85%。联合国粮农组织1990年的统计显示,
苏里南有收成的树共有5400公顷,
到2000年的统计时只剩40公顷。虽然1986-1988国家不靖,
但芽腐病之为害肯定是油棕种植业一蹶不振的主因。
南美洲品种似能抗病
大约同时间在1980年代,巴西Para州的Belem
(我在橡胶文章里常提及的橡胶业历史重镇)也发生了油棕芽腐病,
当地人称之为Amarelecimeto fatal(葡萄牙语),简称AF,
哥伦比亚及其他的西班牙语国家称之为Pudricion del cogollo,
简称PC。葡萄牙文的fatal和英文同义,致死之意。
病害的丛生及传播大致相同:开始时少数植株,在不同地方发生,
然后传染开来成疫。Belem地方种有5300公顷油棕,
1988-1990年,2000公顷染病,几年后园主放弃油棕种植。
巴西别地方如阿姆逊州的油棕同样遭殃。庆幸的是州首府Maraus及Para
州首府的Belem都没有感染到AF或PC(参阅文献到1990年)。
这二个城镇我曾工作过一段时间,这里有野生及半驯化的南美洲油棕品种。
上周栏目我指出南美洲品种油棕似乎有抗芽腐病能力。
加强研究揭神秘面纱
在厄瓜多尔,芽腐病的首次记录在1976年,相信发现时病害已存在多年。
染病的全是4年树龄以上已结果的树。不过多数的病株陆续复元,
这是国土太平洋这一边的种植情况。在阿姆逊这一边,
2年树龄的树也已染病。在1992-1993年间,这里有2个大园坵,
各有5000公顷,到2000年2个园坵不复存在。
在秘鲁和委内瑞拉也有不完整的芽腐病报告。至於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的树冠病害,
那是另一种芽腐病,但一直被称为普通矛腐病(common spear root)。
我们对南美洲油棕的芽腐病或类似的树冠病害了解不多,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当神秘的面纱揭开后,芽腐病就不再是个谜,如何应对才有意义。
朱乾海博士 橡胶研究专家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5267?tid=678
------------------------------------------------------------------------------------------------------
提醒下Green Ocean最新财报很糟糕,它的董事也前几天已陆续出货了。
有买的看着办吧。
------------------------------------------------------------------------每日一专 农业 2012-02-29 11:27
本栏目2月22日写的是油棕芽腐病是个谜,我继续看南美洲有关芽腐的报告,
没想到看到2009的文章,芽腐的病因还是个谜。
哥伦比亚是南美洲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前文写这个国家的芽腐病,
现在写其他南美国家相同的病害。
南美洲的油棕面积很小,研究工作乏善可陈(中美洲哥斯达黎加的油棕育种研究较为突出),南美文献记载的芽腐病也有可能是病症相似的其他病害。
当芽腐病在哥伦比亚肆虐时,苏里南在1971年种了1700公顷油棕,
到1976年,树龄4年的油棕已染上芽腐病。到1984-1987年间,病情加剧。
到1992年,被摧毁的植株达85%。联合国粮农组织1990年的统计显示,
苏里南有收成的树共有5400公顷,
到2000年的统计时只剩40公顷。虽然1986-1988国家不靖,
但芽腐病之为害肯定是油棕种植业一蹶不振的主因。
南美洲品种似能抗病
大约同时间在1980年代,巴西Para州的Belem
(我在橡胶文章里常提及的橡胶业历史重镇)也发生了油棕芽腐病,
当地人称之为Amarelecimeto fatal(葡萄牙语),简称AF,
哥伦比亚及其他的西班牙语国家称之为Pudricion del cogollo,
简称PC。葡萄牙文的fatal和英文同义,致死之意。
病害的丛生及传播大致相同:开始时少数植株,在不同地方发生,
然后传染开来成疫。Belem地方种有5300公顷油棕,
1988-1990年,2000公顷染病,几年后园主放弃油棕种植。
巴西别地方如阿姆逊州的油棕同样遭殃。庆幸的是州首府Maraus及Para
州首府的Belem都没有感染到AF或PC(参阅文献到1990年)。
这二个城镇我曾工作过一段时间,这里有野生及半驯化的南美洲油棕品种。
上周栏目我指出南美洲品种油棕似乎有抗芽腐病能力。
加强研究揭神秘面纱
在厄瓜多尔,芽腐病的首次记录在1976年,相信发现时病害已存在多年。
染病的全是4年树龄以上已结果的树。不过多数的病株陆续复元,
这是国土太平洋这一边的种植情况。在阿姆逊这一边,
2年树龄的树也已染病。在1992-1993年间,这里有2个大园坵,
各有5000公顷,到2000年2个园坵不复存在。
在秘鲁和委内瑞拉也有不完整的芽腐病报告。至於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的树冠病害,
那是另一种芽腐病,但一直被称为普通矛腐病(common spear root)。
我们对南美洲油棕的芽腐病或类似的树冠病害了解不多,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当神秘的面纱揭开后,芽腐病就不再是个谜,如何应对才有意义。
朱乾海博士 橡胶研究专家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5267?tid=678
------------------------------------------------------------------------------------------------------
提醒下Green Ocean最新财报很糟糕,它的董事也前几天已陆续出货了。
有买的看着办吧。

Wednesday, 15 February 2012
掌握最新信息的重要性
早上朦朦胧胧听到radio说希腊的援助金会延发因为希腊政府未能做出什么东东。。。(听不清)
一听立刻精神大振,心想这次银行股可能会受影响下跌。
梳洗完毕便开电脑看有没有跌到我要的价钱。。。
怎知股价不跌反升,没关系先做我的东西。。。然后时不时看下股价。。咦?。。。还是一样。
纳闷下查看美国昨日收市,咦?也还好,没出现大跌?
心想可能新闻是在收市后发的,便去看了看新闻。。
一看头条。。哪有延发?还有利好消息。。。
Shares finish flat in late rally on Greece
(Reuters) - Stocks erased losses to end little changed on Tuesday after a Greek government source said
the conservative party leader was expected to deliver a letter of commitment to the country's international lenders.
NEW YORK | Tue Feb 14, 2012 7:46pm EST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2/15/us-markets-stocks-idUSTRE80T0J120120215
奇怪之际,再随便看看新闻。。。原来。。是radio播了‘过期’新闻。虽然只相隔一小时,但消息面相差太大了。
希望本地电台新闻部勤劳点更新新闻,怪不得现在人们都依赖网上新闻了。
Greek leaders blow chance of quick EU bailout approval
(Reuters) - Euro zone finance ministers have dropped plans for a
special face-to-face meeting on Wednesday on Greece's new international bailout,
saying political party chiefs in Athens had failed to provide the required commitment to reform.
BRUSSELS/ATHENS | Tue Feb 14, 2012 6:46pm EST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2/14/us-greece-idUSTRE8120HI20120214
这也令我想起了《货币战争》里罗斯柴尔德发迹的神话。虽然有人批评那是不严肃地在戏说历史,但我们就当故事来看好了。
重点是最新信息对投资者的重要性,尤其操盘频密的期货玩家。
‘西方流行文化中的一些传说,即罗斯柴尔德派人亲临现场观战,
得到英军胜利的消息后通过特快把消息传回伦敦,比指挥英军的威灵顿勋爵的信使快了一天。
当罗斯柴尔德得到确切的情报后,就在股市大抛政府的债券。
一直把他视为有最牢靠权威的消息来源的投资人,
由此产生了英军失败的错觉,立即陷入恐慌,导致债券大跌。
等债券价值跌到惨不忍睹的地步时,他突然出手大规模购入。
当这些债券低价到手时,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也带回拿破仑覆灭的捷报,引起债券大涨。
罗斯柴尔德就是靠这样的阴谋而一夜暴富。’
Tuesday, 6 December 2011
5个黄金定律
5个黄金定律无意中看到这贴的故事,这故事以前在《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读过,觉得很有意义和适合在日常生活里运用。
建议朋友去买来读。
很久很久以前,巴比伦有一位叫阿卡德的富人,据说他很会经商,富可敌国。国王命令他把致富的诀窍传授给别人。阿卡德遵
令授课。在第三天的课上,阿卡德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采取了另外一种形式。阿卡德一坐定,
就对他的学生们说:“听了前几次课,我相信或者假定大家学会了把自己十分之一的收入存起来,并准备让它们增值,
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决不能让它们闲呆着。接下来的问题是,在避免失去你的财富的前提下,如何让它为你工作,
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对这一问题,我先不想多说,而是想让另外一个人说说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是我的儿子诺马瑟。”
诺马瑟听了父亲的话,走到大家面前,说道:
“按照巴比伦的习俗,富有的父亲总喜欢把儿子留在身边,好让他们日后继承家业。但是我父亲阿卡德却不赞成这一习俗。
当我成年的时候,一天,父亲把我叫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我希望你能继承我的家业。不过,你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管理好它。所以,我想让你到外面的
世界去闯一闯,用自己的本领创造财富,成为一名受尊敬的人。
“‘为了让你有一个好的开始,我将给你两样东西,我当年白手起家时可没有它们。
“‘首先,我要给你的是一袋金子。如果你能很好地利用它,这将成为你未来财富的基础。另外,
我要给你这块泥石板,上面刻着5个黄金定律。只要你按照这5个法则身体力行地去做,它们就能带给你财富和安全。
“‘从现在算起10年后,你再回到这里,把你的情况告知于我。如果你能证明自己足堪重任的话,
我就会让你成为我财产的继承人。否则,我将把所有的财产交给祭司。’
“于是,我就用精细的布把泥石板包好,带上父亲给我的金子骑着马闯天下去了。
“一出门,我决定到尼尼微去碰碰运气,因为那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我想那儿的机会一定要多一些。
我加入一个沙漠商队,还在那交了好些朋友。其中有两个人能说会道,他们有一匹非常漂亮的白马,跑起来像风一样快。
“在旅行的途中,他们十分肯定地告诉我,尼尼微的一个富翁有一匹神驹,在所有比赛中从未输过。
它的主人坚信没有任何马能跑得过它。所以,无论赌注有多大,他都愿意赌他的马可以击败巴比伦一带所有的马。
我的朋友们又对我说,那个富翁的马和他们的马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只瘸腿的驴子。
“他们大方地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去赌马,说这是帮我一个大忙。我被这个计划打动了。
“结果我们的马输得很惨,我输掉了大部分的金子。”阿卡德笑了笑。“后来,我发现这两个人是骗子,
尼尼微的那个人是他们的同伙,他们一起分赃。这个狡诈的骗局给我上了人生第一课: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过了不久,我又接受了另一个更惨痛的教训。我在商队里还结识了另一个年轻人。他和我一样,是个富家子弟,
也想到尼尼微去发展。我们到达尼尼微之后不久,他告诉我有一个商人去世了,他的一船货物正在贱卖。
他建议我和他合伙一起买下那些货物,但是他得先回巴比伦取金子,所以他说服我先拿钱买下所有的货物,
并答应在我们以后合伙做生意时他来出资。
“可是,他迟迟不肯回巴比伦取钱,我也渐渐看出他不但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而且还经常挥金如土。
我最后和他分道扬镳了,但到那时,我们的生意已经几乎是无法维系了,手里积压着许多根本卖不出的货物,
也没有什么钱去进新货了。最后,我只得把所有的货都低价卖给了一个犹太人。
“在那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真是苦不堪言。我四处找活儿干,却一无所获,因为我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
我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卖了我的马、奴隶和我多余的袍子,但是贫困还是一天天地逼近了。
“这时,我想起了父亲给我的上面刻着5个黄金定律的泥石板。于是,我认真地读着上面那智慧的语言,
才发现要是我当初先读懂了这些智慧,就不至于失去我的金子了。
“今天,我将为在座的各位宣读我父亲在10年前刻写在泥石板上送给我的智慧:
“5个黄金定律:
“1.凡是坚持把收入的至少十分之一存储起来,为他的将来和他的家人创造财富的人,金子就会乐意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腰包,并快速增加。
“2.金子会为那些懂得如何使用它们的人忠实而勤恳地工作,就像地里的牲口会为主人带来更多的财富一样。
“3.只有那些谨慎投资、知道向行家请教的人才能牢牢地保护好自己的金子。
“4.在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上投资,或者不听从行家建议的人将失去他们的金子。
“5.凡是将黄金花在不可能盈利的事情上、听信骗子的花言巧语,以及无知地轻信自己幻想的人都会在投资中失去自己的金子。”
诺马瑟继续说道:“我刚刚讲述了自己的无知让我陷入了怎样的贫穷和绝望。但是,人不会总是倒霉。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负责管理修筑外城墙的一群奴隶。
“由于明白了如何运用第一个黄金定律,于是,我从第一次领到的工钱中存下了一块铜板,
并且抓住每一个机会继续存钱,最后攒够了一个银币。由于我还得维持生计,所以这个过程变得很漫长。
我承认,在当时我花钱非常小气,因为我决心在10年之内赚回父亲送给我的那些金子。
“我和那些奴隶的主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他对我说:‘你是个很精明的年轻人,从不乱花钱。你的积蓄是不是你靠工作挣来的钱呢?’
“‘是的,’我回答说,‘我把父亲给我的金子丢掉了,我想把它们赚回来。’
“‘我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你可知道你的积蓄也可以为你赚更多的钱?’
“‘如果你信得过我,我教你如何让金子为你赚钱,’他说道,‘不出一年,外城墙就能完工,到时肯定要用铜打造各个城门,
以防外敌入侵。整个尼尼微的金属都不够用,国王现在还没有想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计划找一群人凑钱
组织一个商队到远方的铜矿和锡矿去,从那里买回足够的金属以备尼尼微打造之用。这样,当国王想到要打造城门时,
城里只有我们有金属,他就会给我们出个很好的价钱。即使国王不从我们这里买铜,我们也可以把它们转卖给其他人,照样能赚钱。’
“我听了他的建议,他说的不失为遵守第三条黄金定律的绝好机会,也就是根据那些有智慧人的建议进行投资。
结果没有让我失望。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我原本很少的积蓄,通过这次交易大大增加了。后来,我又和这群人
一起做了很多次生意。他们深谙赚钱之道,在每次投资之前都十分谨慎地讨论整个计划,决不贸然投资而血本无归,
或者把钱投在毫无利润的项目上以至被套牢。像我从前与人合伙赌马这样的傻事,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而是立刻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漏洞。
“通过和这些人一起共事,我学会了用安全的理财方式增加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财富增长得越来越快。
我不仅赚回了自己曾经失去的钱,而且使自己的积蓄远远地超过了那个数目。”
阿卡德此时站起来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积蓄下来的金子为我们服务呢?同我的儿子一样,我第一次的投资血
本无归,完全失败了。我第一次成功的投资是把钱借给了一个做盾牌的工匠。他每年都要买下整整一船从外国运来的铜做原料。
他没有足够的本钱支付给那些商人,所以需要向别人借贷。他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总是在卖出盾牌后归还所有的钱,而且还会支付一笔慷慨的利息。
“我告诉你们,我的学生们,一个人的财富并不是他钱包里的几个铜板,而是他创造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使金子源源
不断地流向他的钱包,同时创造出更多的收入。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做到的,也是你们中每一个人的愿望。
“合理的投资可以让金子很快地增值,比如说,一个农夫在他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拿10个银币交给借贷商人,
要求老板替他放款,直到他的儿子满20岁为止。借贷商人答应每4年支付本钱四分之一的利息。由于农夫这笔钱是准备留给儿子的,
他要求商人把每一次利息都加进本钱。
“等他的儿子满20岁时,农夫就到借贷商人那里去取回本钱和利息。商人告诉他,由于这笔钱是复利计算,所以原来10个银币的本钱已经变成了31个半银币。
“农夫非常高兴,由于他的儿子现在还不需要这笔钱,所以他又决心把这些钱留在商人那里。等到他的儿子50岁的时候,
农夫去世了,借贷商人总共还给他的儿子167个银币。
“这样在50年当中,这项投资加上利息一共翻了近17倍。
“一个人只要坚持从他的收入里拿出十分之二的钱用来进行明智的投资,就可以不断添置有价值的产业,为自己的晚年和身后的家人提供稳定的收入。
“从我的经历看来,赚钱之道有三种方式,上策是用钱赚钱,中策是靠技术赚钱,下策是用劳力赚钱。诸位不要误解我,我并无贬低劳力的意思。我只是说明这个事实。劳力、技术、知识、钱都是可以用来生钱的工具。但我向大家推荐的方法是用钱生钱。
“大家看好我手上拿着的这个卡片,上面有一个划分为三块的蛋糕,这个蛋糕,我将它称之为‘钱生钱蛋糕模式’。这个蛋糕从顶部顺时针看过来,依次是10%、20%、70%。它们所分别代表的含义就是10%用于储蓄(在恰当的时候储蓄又可转换为投资);20%用于投资或还债(依据有没有欠别人的钱);70%用于花费(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开支)。
“一个坚持首先支付自己原则的人,他首先要确保的就是10%的储蓄,因为这是他未来以钱生钱的资金的来源。如果他有债务的话,他必须确保拿出20%的收入用于还债,或者如果一开始他生活困难,他可以先不进行投资,因为他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储蓄。这是他未来巨额财富的种子。
“在他未来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他的储蓄的惟一目的是为了投资,而不该为储蓄而储蓄。当然,他的投资是有选择性的:投资于一个赚钱的项目;投资于发展中的事业;投资于掌握一种赚钱的模式;投资于自己技能的增长;投资于自己地位的提升;投资于自己知识的增加等等。”
所有的同学都在专心致志地听阿卡德和诺马瑟的讲话。在这堂财富课结束时,诺马瑟转向他的父亲真诚地说:“能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荣幸。但我首先感谢您,是您的智慧让我拥有了今天的财富!”
建议朋友去买来读。
很久很久以前,巴比伦有一位叫阿卡德的富人,据说他很会经商,富可敌国。国王命令他把致富的诀窍传授给别人。阿卡德遵
令授课。在第三天的课上,阿卡德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采取了另外一种形式。阿卡德一坐定,
就对他的学生们说:“听了前几次课,我相信或者假定大家学会了把自己十分之一的收入存起来,并准备让它们增值,
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决不能让它们闲呆着。接下来的问题是,在避免失去你的财富的前提下,如何让它为你工作,
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对这一问题,我先不想多说,而是想让另外一个人说说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是我的儿子诺马瑟。”
诺马瑟听了父亲的话,走到大家面前,说道:
“按照巴比伦的习俗,富有的父亲总喜欢把儿子留在身边,好让他们日后继承家业。但是我父亲阿卡德却不赞成这一习俗。
当我成年的时候,一天,父亲把我叫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我希望你能继承我的家业。不过,你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管理好它。所以,我想让你到外面的
世界去闯一闯,用自己的本领创造财富,成为一名受尊敬的人。
“‘为了让你有一个好的开始,我将给你两样东西,我当年白手起家时可没有它们。
“‘首先,我要给你的是一袋金子。如果你能很好地利用它,这将成为你未来财富的基础。另外,
我要给你这块泥石板,上面刻着5个黄金定律。只要你按照这5个法则身体力行地去做,它们就能带给你财富和安全。
“‘从现在算起10年后,你再回到这里,把你的情况告知于我。如果你能证明自己足堪重任的话,
我就会让你成为我财产的继承人。否则,我将把所有的财产交给祭司。’
“于是,我就用精细的布把泥石板包好,带上父亲给我的金子骑着马闯天下去了。
“一出门,我决定到尼尼微去碰碰运气,因为那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我想那儿的机会一定要多一些。
我加入一个沙漠商队,还在那交了好些朋友。其中有两个人能说会道,他们有一匹非常漂亮的白马,跑起来像风一样快。
“在旅行的途中,他们十分肯定地告诉我,尼尼微的一个富翁有一匹神驹,在所有比赛中从未输过。
它的主人坚信没有任何马能跑得过它。所以,无论赌注有多大,他都愿意赌他的马可以击败巴比伦一带所有的马。
我的朋友们又对我说,那个富翁的马和他们的马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只瘸腿的驴子。
“他们大方地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去赌马,说这是帮我一个大忙。我被这个计划打动了。
“结果我们的马输得很惨,我输掉了大部分的金子。”阿卡德笑了笑。“后来,我发现这两个人是骗子,
尼尼微的那个人是他们的同伙,他们一起分赃。这个狡诈的骗局给我上了人生第一课: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过了不久,我又接受了另一个更惨痛的教训。我在商队里还结识了另一个年轻人。他和我一样,是个富家子弟,
也想到尼尼微去发展。我们到达尼尼微之后不久,他告诉我有一个商人去世了,他的一船货物正在贱卖。
他建议我和他合伙一起买下那些货物,但是他得先回巴比伦取金子,所以他说服我先拿钱买下所有的货物,
并答应在我们以后合伙做生意时他来出资。
“可是,他迟迟不肯回巴比伦取钱,我也渐渐看出他不但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而且还经常挥金如土。
我最后和他分道扬镳了,但到那时,我们的生意已经几乎是无法维系了,手里积压着许多根本卖不出的货物,
也没有什么钱去进新货了。最后,我只得把所有的货都低价卖给了一个犹太人。
“在那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真是苦不堪言。我四处找活儿干,却一无所获,因为我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
我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卖了我的马、奴隶和我多余的袍子,但是贫困还是一天天地逼近了。
“这时,我想起了父亲给我的上面刻着5个黄金定律的泥石板。于是,我认真地读着上面那智慧的语言,
才发现要是我当初先读懂了这些智慧,就不至于失去我的金子了。
“今天,我将为在座的各位宣读我父亲在10年前刻写在泥石板上送给我的智慧:
“5个黄金定律:
“1.凡是坚持把收入的至少十分之一存储起来,为他的将来和他的家人创造财富的人,金子就会乐意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腰包,并快速增加。
“2.金子会为那些懂得如何使用它们的人忠实而勤恳地工作,就像地里的牲口会为主人带来更多的财富一样。
“3.只有那些谨慎投资、知道向行家请教的人才能牢牢地保护好自己的金子。
“4.在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上投资,或者不听从行家建议的人将失去他们的金子。
“5.凡是将黄金花在不可能盈利的事情上、听信骗子的花言巧语,以及无知地轻信自己幻想的人都会在投资中失去自己的金子。”
诺马瑟继续说道:“我刚刚讲述了自己的无知让我陷入了怎样的贫穷和绝望。但是,人不会总是倒霉。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负责管理修筑外城墙的一群奴隶。
“由于明白了如何运用第一个黄金定律,于是,我从第一次领到的工钱中存下了一块铜板,
并且抓住每一个机会继续存钱,最后攒够了一个银币。由于我还得维持生计,所以这个过程变得很漫长。
我承认,在当时我花钱非常小气,因为我决心在10年之内赚回父亲送给我的那些金子。
“我和那些奴隶的主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他对我说:‘你是个很精明的年轻人,从不乱花钱。你的积蓄是不是你靠工作挣来的钱呢?’
“‘是的,’我回答说,‘我把父亲给我的金子丢掉了,我想把它们赚回来。’
“‘我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你可知道你的积蓄也可以为你赚更多的钱?’
“‘如果你信得过我,我教你如何让金子为你赚钱,’他说道,‘不出一年,外城墙就能完工,到时肯定要用铜打造各个城门,
以防外敌入侵。整个尼尼微的金属都不够用,国王现在还没有想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计划找一群人凑钱
组织一个商队到远方的铜矿和锡矿去,从那里买回足够的金属以备尼尼微打造之用。这样,当国王想到要打造城门时,
城里只有我们有金属,他就会给我们出个很好的价钱。即使国王不从我们这里买铜,我们也可以把它们转卖给其他人,照样能赚钱。’
“我听了他的建议,他说的不失为遵守第三条黄金定律的绝好机会,也就是根据那些有智慧人的建议进行投资。
结果没有让我失望。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我原本很少的积蓄,通过这次交易大大增加了。后来,我又和这群人
一起做了很多次生意。他们深谙赚钱之道,在每次投资之前都十分谨慎地讨论整个计划,决不贸然投资而血本无归,
或者把钱投在毫无利润的项目上以至被套牢。像我从前与人合伙赌马这样的傻事,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而是立刻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漏洞。
“通过和这些人一起共事,我学会了用安全的理财方式增加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财富增长得越来越快。
我不仅赚回了自己曾经失去的钱,而且使自己的积蓄远远地超过了那个数目。”
阿卡德此时站起来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积蓄下来的金子为我们服务呢?同我的儿子一样,我第一次的投资血
本无归,完全失败了。我第一次成功的投资是把钱借给了一个做盾牌的工匠。他每年都要买下整整一船从外国运来的铜做原料。
他没有足够的本钱支付给那些商人,所以需要向别人借贷。他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总是在卖出盾牌后归还所有的钱,而且还会支付一笔慷慨的利息。
“我告诉你们,我的学生们,一个人的财富并不是他钱包里的几个铜板,而是他创造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使金子源源
不断地流向他的钱包,同时创造出更多的收入。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做到的,也是你们中每一个人的愿望。
“合理的投资可以让金子很快地增值,比如说,一个农夫在他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拿10个银币交给借贷商人,
要求老板替他放款,直到他的儿子满20岁为止。借贷商人答应每4年支付本钱四分之一的利息。由于农夫这笔钱是准备留给儿子的,
他要求商人把每一次利息都加进本钱。
“等他的儿子满20岁时,农夫就到借贷商人那里去取回本钱和利息。商人告诉他,由于这笔钱是复利计算,所以原来10个银币的本钱已经变成了31个半银币。
“农夫非常高兴,由于他的儿子现在还不需要这笔钱,所以他又决心把这些钱留在商人那里。等到他的儿子50岁的时候,
农夫去世了,借贷商人总共还给他的儿子167个银币。
“这样在50年当中,这项投资加上利息一共翻了近17倍。
“一个人只要坚持从他的收入里拿出十分之二的钱用来进行明智的投资,就可以不断添置有价值的产业,为自己的晚年和身后的家人提供稳定的收入。
“从我的经历看来,赚钱之道有三种方式,上策是用钱赚钱,中策是靠技术赚钱,下策是用劳力赚钱。诸位不要误解我,我并无贬低劳力的意思。我只是说明这个事实。劳力、技术、知识、钱都是可以用来生钱的工具。但我向大家推荐的方法是用钱生钱。
“大家看好我手上拿着的这个卡片,上面有一个划分为三块的蛋糕,这个蛋糕,我将它称之为‘钱生钱蛋糕模式’。这个蛋糕从顶部顺时针看过来,依次是10%、20%、70%。它们所分别代表的含义就是10%用于储蓄(在恰当的时候储蓄又可转换为投资);20%用于投资或还债(依据有没有欠别人的钱);70%用于花费(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开支)。
“一个坚持首先支付自己原则的人,他首先要确保的就是10%的储蓄,因为这是他未来以钱生钱的资金的来源。如果他有债务的话,他必须确保拿出20%的收入用于还债,或者如果一开始他生活困难,他可以先不进行投资,因为他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储蓄。这是他未来巨额财富的种子。
“在他未来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他的储蓄的惟一目的是为了投资,而不该为储蓄而储蓄。当然,他的投资是有选择性的:投资于一个赚钱的项目;投资于发展中的事业;投资于掌握一种赚钱的模式;投资于自己技能的增长;投资于自己地位的提升;投资于自己知识的增加等等。”
所有的同学都在专心致志地听阿卡德和诺马瑟的讲话。在这堂财富课结束时,诺马瑟转向他的父亲真诚地说:“能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荣幸。但我首先感谢您,是您的智慧让我拥有了今天的财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